生产队

上色老照片:生产队里的麦子记忆

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,农村的生产队属于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。它不但承担着农村日常生产的管理工作,还肩负着像麦子收割、夏季播种这类季节性事务。开展这些工作,既需要进行细致的组织与规划,也离不开社员们的团结协作、携手共进。

乡村 记忆 老照片 生产队 麦糠 2025-05-31 17:41  8

七十年代生产队的真实生活,只许看不许哭,经历过的都50了吧

在风起云涌的七十年代,生产队夜晚的生活仿佛一幅真实又温暖的画卷,印刻在无数人心头。每逢夜幕降临,乡村田野悄然染上一抹金黄色,人们吃完饭,在夜色中自发汇聚到生产队屋里,坐在自带的小凳上,一盏昏黄的油灯下照亮了大集体的欢声笑语。那个年代,没有智能手机和网络,每天的

生产队 电磨 农业学大寨 蒲扇 银色月光下 2025-05-31 15:23  11

乡村故事|帽三爷

帽三爷在明水村挺有威望,这威望来自两个方面:一是农村里的流传多年的一般人整不明白或不懂的老令规矩,譬如,盖新房什么时间挂红,新媳妇回门拿什么东西,相门户应该整什么嚼裹儿,帽三爷全都门清。谁家有这方面的大事小情一时搞不明白了就有人该大声嚷嚷了,快问帽三爷去或者快

乡村 生产队 尉迟恭 秦琼 明水村 2025-05-11 16:03  9

知青往事:和兄弟在东北插队的八年

在我的记忆深处,有些往事如同飘散的蒲公英,消失得无影无踪;而有些却像老树的年轮,深刻且清晰,任时光流转,依旧鲜活如初。其中,那段在乡下插队当知青的岁月,便是如此,虽已过去多年,却仿佛就发生在昨日,每一个细节都历历在目。

铁梅 知青 生产队 集体户 户长 2025-05-26 23:42  9

计划经济时期,民办教师是什么待遇?为什么?

在今天的中国教育体系中,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的待遇差异常常引发热议。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倒回几十年前,回到人民公社和计划经济主导的年代,民办教师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?他们的待遇如何?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待遇差异?今天,就让我们穿越时空,回到那个集体劳动、按工分分配的

民办教师 生产队 工分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时期 2025-05-23 13:23  10

家乡记忆:生产队那些事儿

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农村人民公社时期的管理体制是公社、生产大队、生产队三级所有,队为基础,生产队是最基本的核算单位。生产队以自然村为基础,一百到三百人左右的村子就是一个生产队,人口多了,分成几个生产队,也是依据居住区域划分,相邻若干生产队组成一个生产大队。例如

记忆 夜校 生产队 集宁 自留地 2025-05-22 19:42  11

迟子建:哑巴与春天

这时云雀来了,阳光的触角也变得柔软了,冰河激情地迸裂、流水之声悠然重现,嫩绿的草芽顶破向阳山坡的腐殖土,达子香花如朝霞一般,东一簇西一簇地点染着山林,春天有声有色地来了。

生产队 铡刀 场院 迟子建 达子香 2025-05-23 07:16  10

《生产队的马车:岁月里的辙印与记忆》

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乡村,生产队的马车曾是连接土地与生活的重要纽带。这些木质车架、铁制车轮,配以健壮骡马的运输工具,承载着无数农民的辛勤劳作与生活希望。它们碾过乡间小路,留下深深的辙印,也在人们的记忆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。从春耕秋收的农事运输,到物资交流的

记忆 岁月 生产队 马车 辙印 2025-05-21 00:32  11

散文|生产队拉油往事

记忆里的冬天总是从牲口棚的雾气开始。天还没亮透,饲养员老李头就佝偻着腰在煮豆饼,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,那股子焦香味混着马粪味儿,成了我们最熟悉的晨曲。枣红马"大红旗"不耐烦地刨着前蹄,它知道今天又要出远门了。

散文 豆饼 生产队 帆布手套 孙树林 2025-05-20 04:58  10